
在广告界有一个叫哥德巴赫猜想,就是: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都被浪费掉,但就是不知道哪一半。这是一位零售大亨在70年代说的,它在本质上是在控诉广告的不精准,但是今天这个难题在一定程度上被解决了。
互联网广告就像红娘,红娘连接的是男人和女人,而广告一边是广告主的需求,一边是用户的特征,广告系统就把他们两边匹配起来。

1、最开始我们是通过媒介定向,像比如说中央五套、比如说南方都市报;
2、在互联网的门户时代,我们通过内容来定向,像比如说新浪网的各个频道; 接着到搜索的时代,我们是通过意图来定向;
3、最后到我们今天的社交媒体短视频的时代,我们是通过人群属性去进行广告定向。
微信会收集哪些信息来投放广告?
这就涉及到微信广告的用户画像体系: 由于腾讯有众多的产品矩阵,因此他能从六个平台获取交叉的数据,从而去构建一个非常立体的,精准的用户画像。

1、社交平台,比如说qq;
2、微信游戏平台,比如说我们每天玩的手机游戏;
3、广告平台,比如说腾讯的广点通,品牌广告,视频广告等等;
4、还有媒体工具,比如说腾讯网,腾讯视频等等;
5、还有基础平台和电商生活平台。



当然数据和数据的重要性也是不一样的—— 我们来比较两类不同的数据,在互联网的早期,以百度、淘宝为代表的产品主要解决的是有用的问题,更多的是为大家Save time,就是节省时间,是满足已有的需求,是存量,这时候的数据重要性高,但是维度和量都比较少。
而今天以朋友圈,抖音为代表的产品,主要解决的是有趣的问题,更多的是Kill time,就是杀你的时间,是挖掘大家的新需求,是增量,这时候数据的重要性没那么高,但是维度和总量都要多很多。 数据,彻底改变了广告。
在谷歌的广告信息页面,它会直接告诉你他收集你哪些信息来投放广告。


我们可以看到——有了精准的数据广而告之就变成窄而告之。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,互联网广告其实更应该被称之为窄告。 数据就是新时代的石油,所以Facebook,谷歌就是数字时代的标准石油,而腾讯阿里就是数字时代的中石油和中石化。
如何利用数据把广告投放给我们的目标用户?
答案是充分的挖掘有价值的数据去进行广告投放,它包括第一方数据,第二方数据和第三方数据。
第一方数据就是广告主自己的数据,比如说客户的邮箱,手机等等。
第二方数据就是广告平台能够提供的数据,比如说我们上面说的阿里,腾讯的各个维度的数据。
第三方数据就是第三方的数据公司提供的数据,比如说通过数据市场获取的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