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从2014年10月,美国在国际空间开展了世界上首个太空3D打印项目开始,人类3D打印技术在太空领域的开拓就开始了。在太空进行3D打印技术的试验与研发的目的在于,太空制造才是实现长期空间探索的启迪之门。因为3D打印可以降低从地球向太空运送零部件和工具的次数,加快空间站的自给自足。太空中进行3D打印试验意义重大。

在美国进行了太空试验之后,我国也紧跟步伐,2020年5月5日,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搭载了一台“3D打印机”进入预定轨道,并开展了我国首次太空3D打印试验。
此次在试验船上搭载了一台我国自主研制的“复合材料空间3D打印系统”,科研人员将这台“3D打印机”安装在了试验船返回舱之中,飞行期间该系统自主完成了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样件打印,并验证了微重力环境下复合材料3D打印的科学实验目标。

此次试验很震撼,也很成功。对于未来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、发展空间超大型结构在轨制造,具有重要意义。

美国机构研究表明,到2025年,3D打印的经济影响每年可能高达5500亿美元。3D打印作为一场颠覆性的工业技术革命,已经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,而3D打印+航空航天领域将呈现出融合发展的态势。